皮膚脫皮5大原因&6保養步驟:一次掌握完整修復保養攻略!

皮膚脫皮5大原因&6保養步驟:一次掌握完整修復保養攻略!

一、皮膚脫皮原因有哪些?5 大最常見因素你一定要知道!

皮膚脫皮並不單純等於同「皮膚乾燥」,背後可能還涉及環境、感染、疾病或治療副作用等因素。以下營養女子整理出 5 大常見皮膚脫皮因素,幫助你更快找到症狀:

5 大常見皮膚脫皮原因:外界環境與摩擦刺激、皮膚過敏或疾病、治療及藥物副作用、免疫與內分泌異常、細菌黴菌感染

  • 外界環境與摩擦刺激:曝曬、乾冷氣候或衣物摩擦都會削弱皮膚防護力。
  • 皮膚過敏或疾病:異位性皮膚炎、乾癬或過敏反應,常伴隨紅癢與脫屑。
  • 治療及藥物副作用:癌症化療或 A 酸治療,可能讓皮膚代謝加快而出現脫皮。
  • 免疫與內分泌異常:免疫失衡或甲狀腺問題,會影響皮膚修復力。
  • 細菌、黴菌感染:感染破壞皮膚組織,引發紅腫、搔癢與脫屑症狀。


(一)外界環境與摩擦刺激

肌膚角質層就像一面盾牌,負責阻擋細菌、刺激物入侵,也幫助鎖住水分,但若是角質層受到外界破壞,就容易失去原有的保護力,導致皮膚容易脫皮。

角質層受到外界破壞,就容易失去原有的保護力,導致皮膚脫皮

像長時間曝曬,強烈紫外線會破壞皮膚細胞;遇到寒流、強風或冷氣吹拂也會帶走肌膚表層水分;而高溫、過於乾燥或潮濕的環境,也都會影響肌膚狀態。

除了環境,還有因粗糙材質的衣物、毛巾或鞋襪產生的摩擦,或是不小心燙傷,都可能破壞角質層,使皮膚冒出水泡或是剝落,出現脫皮現象。

(二)皮膚過敏、肌膚疾病

像是使用了不適合的保養品,或接觸到香水、飾品中的致敏物質,容易出現脫皮、紅腫、搔癢症狀等不適反應。

除了接觸性過敏,有些慢性皮膚病也與脫皮有關。

衛福部說明異位性皮膚炎會讓皮膚出現紅疹、脫皮現象;台中醫院也提到乾癬則會在四肢或頭皮形成銀白色的鱗片狀皮屑;而脂漏性皮膚炎則常出現紅斑和頭皮屑。

這些肌膚疾病的症狀依靠居家簡單保濕通常無法真正解決問題,多半需要醫師的專業診斷治療,再搭配日常習慣調整。

(三)治療及藥物副作用

治療與藥物衍生的副作用也是造成皮膚脫皮的原因,像皮膚科常用來治療痘痘的抗生素、口服或外用 A 酸,它們雖然能加速角質更新、改善毛孔堵塞,但也因此讓肌膚變得乾燥容易脫皮。

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也指出,癌症治療中的放射線也會讓治療部位的皮膚局部暗沉、發癢,容易剝落;部分抗生素或化療藥物也可能會讓皮膚防護力變脆弱,導致反覆脫皮。

但這類副作用導致的脫皮症狀通常屬於暫時性現象,隨著療程結束或藥物調整,多半會慢慢改善。

(四)免疫與內分泌異常

穩定的免疫系統本是用來保護身體,抵禦細菌、病毒等外來威脅。

但若免疫系統異常時,有可能會錯誤攻擊自身的皮膚細胞,導致發炎、紅斑、脫皮等症狀,像是紅斑性狼瘡這類自體免疫疾病,就常出現皮疹與反覆脫屑的問題。

內分泌功能失衡也同樣會影響皮膚健康,像是甲狀腺功能低下,皮膚就容易變得粗糙、暗沉、逐漸脫皮,部分血液疾病或淋巴瘤,也可能因為干擾免疫反應與皮膚修復機制,讓皮膚出現脫皮。

(五)細菌、黴菌感染

當皮膚受到細菌或黴菌入侵時,角質層的保護力會被破壞,很快就會出現脫皮、紅腫、搔癢等不適症狀。

這類感染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,像腳掌長時間處於潮濕環境,就容易得到俗稱「香港腳」的足癬,脫皮還會伴隨強烈搔癢;而兒童常見的膿痂疹,也是細菌感染造成皮膚化膿結痂,接著脫屑剝落。

與單純的皮膚乾燥或過敏不同,感染引起的脫皮常出現分泌物、明顯紅腫,且惡化速度快,如果沒有及時處理,感染可能會持續擴散至其他部位,甚至傳染給他人。

二、皮膚脫皮怎麼辦?營養師提供給你從保濕到飲食的 4 種改善全攻略!

4個改善皮膚脫皮方法:做好保濕與防護、調整清潔與生活習慣、營養補充幫助修復、伴隨異常症狀建議就醫診斷

  • 做好保濕與防護:使用溫和保養品補水並加強防曬,幫助重建皮膚保護力。
  • 調整清潔與生活習慣:避免過度清潔與摩擦,搭配規律作息讓皮膚更快穩定。
  • 營養補充幫助修復:適量攝取維生素 A、C、E 與 Omega-3,加上充足水分。
  • 伴隨異常症狀建議就醫診斷:若脫皮合併紅腫、滲液或全身不適,建議就醫診斷。

(一)做好保濕與防護

不論是外界環境、個人習慣或是疾病導致的脫皮,共通點就是皮膚保護力不足。

衛福部建議外出時一定要留意防曬,可以戴帽子、穿防曬外套,或選用 SPF30 以上的防曬乳,並每 2 小時補擦防曬品,以免紫外線讓脫皮症狀更惡化。

洗澡時要避免使用超過 40°C 的熱水和強效皂鹼,以免過度清潔再度刺激敏弱狀態的肌膚,洗後也要趁皮膚還帶點濕氣時立刻擦上成分單純、低敏感的保濕乳液或乳霜,讓皮膚有效鎖水。

🚩營養師專欄:

臉部保養4步驟&4大膚質保養原則|早晚差異步驟養出光澤好膚況!
短時間讓皮膚變好3招!破解皮膚不好10個壞習慣,養出水嫩肌!

(二)調整清潔與生活習慣

很多人會忍不住想去撕、摸脫皮的部位,但這樣只會增加摩擦和刺激,讓受損的皮膚狀況更糟。最好的方法是讓皮膚自然修復,且若手不乾淨,更有可能造成二次傷害。

衣著方面,內衣褲等貼身衣物建議選擇柔軟、透氣的棉質材質,避免粗糙布料或緊身衣造成過度摩擦。

居家環境則要保持約 50% 至 60% 左右的濕度,尤其在冬季或長時間開冷氣時,可以利用加濕器維持空氣濕潤,搭配規律作息與充足睡眠,幫助皮膚細胞修復更新。

(三)營養補充幫助修復

除了外在護理,內在營養同樣能幫助改善肌膚狀態,如果身體缺乏某些關鍵營養素,皮膚的修復力可能會變差。

建議可以多攝取紅蘿蔔、地瓜,維生素 A 幫助維持皮膚健康;柑橘類、莓果等維生素 C 則有助於維持細胞排列的緊密性;而堅果、酪梨的維生素 E 則能提升保護力,魚類和亞麻籽油富含的健康油脂,也對穩定肌膚有所幫助。

除了飲食,水分補充自然也非常重要,建議成人每天喝足 2000 至 2500 c.c. 的水,才能讓體內與皮膚都維持在水潤的狀態。

🚩營養師專欄:

皮膚乾癢吃什麼可以改善?營養師推薦補充8營養素&2保養技巧!
膠原蛋白什麼時候吃?幾歲吃最好?吃多久有效?推薦3個時段吃!
膠原蛋白最多的水果?營養師推薦TOP 47頂級膠原蛋白食物排行榜

(四)伴隨異常症狀建議就醫診斷

脫皮有時是皮膚自我修復的過程,但當皮膚屏障嚴重受損時,原先抵禦病原體的能力也會下降。因此,若是脫皮還伴隨其他異常症狀,像是發燒、容易疲倦等現象,就要提高警覺。

研究指出,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因天生皮膚保護力不穩,容易讓細菌或黴菌趁機入侵。當皮膚屏障受損時,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也更容易附著感染,導致皮膚水泡、發熱、疼痛,形成感染與發炎脫皮的惡性循環。

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或本身免疫力較低的人,更要小心看似輕微的脫皮或小傷口,若沒缺乏妥善照護,細菌可能沿著肌膚破口深入,引發蜂窩性組織炎或化膿性感染。

與其冒險自己亂擦藥,不如盡快尋求皮膚科醫師的專業診斷、治療,避免病情惡化,也能幫助皮膚更快恢復健康。

三、皮膚脫皮保養 6 步驟完整指南:從清潔到修復一次詳解!

(一)Step.1:溫和清潔降低刺激

脫皮時皮膚已經處於脆弱狀態,因此清潔不需過度,只要做到「剛好就好」。

洗臉建議使用約 30°C 至 35°C 左右、洗澡不宜超過 40°C 的溫水清潔,以免過熱或過冷造成額外刺激。

清潔產品也要以無香料、無酒精、成分簡單為主,像氨基酸或含有保濕因子的潔面、沐浴產品;時間也不宜過長,洗臉時間約在 30 秒至 1 分鐘之間、洗澡建議 10 到 15 分鐘,減少水分過度蒸發。

(二)Step.2:噴霧或濕敷即時舒緩補水

在保養前先加強補水,建議在化妝棉噴上溫和的保濕噴霧,進行 3 至 5 分鐘濕敷,快速為肌膚補水舒緩。

皮膚脫皮時,需要加強肌膚保濕鎖水

若有重要場合前需要急救,也可以使用約 10 至 15 分鐘的保濕型面膜,像含有玻尿酸、神經醯胺或蘆薈成分的急救型補水面膜肌膚提升含水量,幫助脫皮中的皮膚恢復穩定。

(三)Step.3:挑選適合你的膚質的保養品

保養品的質地應該隨膚況調整,而不是盲目地感覺「越油越好」。

  • 乾性膚質:乾肌膚質水分本來就較容易流失,因此建議選擇保濕力強、含有神經醯胺或植物油脂的乳霜,幫助修護角質,並形成穩定的保護膜,加強鎖水。
  • 混合肌或油性膚質:若脫皮問題輕微,或膚質偏油,建議可選擇清爽型的精華液或乳液為肌膚補水,搭配鎖水成分像是荷荷巴油或角鯊烷等配方。

(四)Step.4:避免錯誤保養手法二度傷害

很多人誤會脫皮是「角質太厚」,於是拼命去角質或使用澡巾、刷具搓洗,結果讓皮膚更受傷。

脫皮期間,需要完全避免使用任何會刺激皮膚的產品,例如:

  • 酸類:像是果酸(AHA)、水楊酸(BHA)等。
  • 去角質產品:不論是磨砂膏或去角質凝膠,都應暫停使用。
  • 高濃度酒精:避免使用收斂水或含酒精成分的保養品。

皮膚脫皮期間不要使用酸類、去角質、高濃度酒精產品

這些產品都會破壞脆弱皮膚,導致脫皮更嚴重。即使在皮膚恢復穩定後,也應該循序漸進地慢慢重新導入保養步驟,而不是一下子就恢復原本的使用頻率。


(五)Step.5:夜間深層修復重於白天保養

因為白天皮膚需要面對紫外線、空汙與環境變化,處於不斷防禦的「戰鬥模式」,修復力相對有限;而夜晚的外部干擾減少,皮膚細胞會切換到「修復模式」,代謝與修復速度都比白天更快。

因此,睡前可以使用含有燕麥、積雪草、泛醇(維生素 B5)等舒緩成分的晚安凍膜或修護安瓶,利用肌膚自我修復的黃金時段減緩肌膚乾癢與緊繃,幫助受損的肌膚深層修復。

(六)Step.6:避免加重刺激

除了留意保養,生活中也有許多小習慣也會影響脫皮恢復速度。

  • 別舔或撕嘴唇:唾液會讓嘴唇的皮膚更乾燥,而撕嘴皮更會造成二次傷害。
  • 留意空調與環境:長時間直吹冷氣或暖氣,會加速皮膚水分流失。外出遇到強風或空氣污染時,可以善用口罩或圍巾,保護脆弱的皮膚,減少髒污附著。

四、改善皮膚脫皮?首推營養女子 100% 純水解魚膠原蛋白粉!

面對脫皮困擾的時候,你可能已經很努力在擦乳液、敷面膜,但卻總覺得皮膚還是不夠穩定,顯得力不從心。

其實,除了外在保養,肌膚的修復力也需要「由內而外」的支持,而膠原蛋白就是皮膚結構的關鍵基石,當含量不足時,皮膚防護層容易變得脆弱,更容易出現乾燥、脫皮等問題。

✨ 營養女子「100% 純水解魚膠原蛋白粉」,提供脫皮肌膚最需要的深層修復力! ✨

營養女子「100% 純水解魚膠原蛋白粉」,提供脫皮肌膚最需要的深層修復力

營養女子的這款魚膠原蛋白嚴選自日本百年大廠,經專業水解技術處理,分子量全數小於 2,500 Da,極小分子快速被身體吸收,也有研究提出魚類是改善皮膚保濕的最佳膠原蛋白來源!

沒有腥味、不含激素、糖分,更不含防腐劑與香料色素,也完全不含麩質,成分單純,讓你喝得安心無負擔。

💡 為什麼脫皮肌更需要營養女子「100% 純水解魚膠原蛋白粉」?

受損的皮膚屏障需要膠原蛋白來強化結構、提升保水度,從根本改善乾燥與脫屑,研究也顯示口服膠原蛋白可以改善肌膚保濕。

每天早晚各一杯營養女子的 100% 純水解魚膠原蛋白粉,讓它成為你的專屬的美麗儀式,舒緩脫皮不適,更能幫助肌膚逐漸恢復柔嫩與光澤。

營養女子的 100% 純水解魚膠原蛋白粉舒緩皮膚脫皮

💡 營養女子「100% 純水解魚膠原蛋白粉」使用超簡單

這款膠原蛋白可以輕鬆加入咖啡、奶茶、牛奶,甚至日常飲水中,完全無異味或臭腥感,隨手就能簡單補充美肌能量。

每日只需兩茶匙約 6 公克,長期持續補充就能感受到皮膚由內而外的穩定改變!

💖立即點擊連結,購買營養女子「100% 純水解魚膠原蛋白粉」,細緻呵護每一天!

🚩營養師專欄:

膠原蛋白功效好處有6種!怎麼吃有效?搭配食物、服用時間分享!
膠原蛋白流失還能補回來嗎?4個方法幫助肌膚回復Q彈、關節不卡!
水解膠原蛋白是什麼?營養師推薦5大挑選攻略,讓健康吸收更有感
頭髮稀疏怎麼救?了解7大原因&5個改善方法,積極挽救髮際線!
掉髮原因11種一次看!7大秘訣改善嚴重掉髮,強健髮根,重拾自信!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