臉部保養4步驟&4大膚質保養原則|早晚差異步驟養出光澤好膚況!
臉部保養順序錯了,效果可是大打折扣!以下將說明臉部保養4大步驟、並針對4種膚質說明保養原則,讓你知道怎麼調整才能養出光澤好膚況!還會為你解析早晚保養差異,以及日常飲食幫助養膚的重點,讓臉部保養更全面!
一、臉部保養做對了嗎?保養順序 4 步驟&保養原則 5 要點!
與其追求複雜流程,不如先掌握最根本的五大原則。
需要瞭解保養不是越多越好,而是要「用對順序、挑對產品、看對膚況」。以下幫你從基本順序概念開始搞懂:
Step.1|清潔:先以溫和潔面產品,將臉上的油脂、灰塵洗乾淨,才能讓後續保養發揮效果。
Step.2|化妝水:幫皮膚補水、平衡膚質。
Step.3|精華液:依據產品不同功能,像是保濕、美白、抗痘等,針對性保養。
Step.4|乳液 / 乳霜(保養油):幫助鎖住先前步驟中補充的保養成分,並防止水分流失。
使用正確保養順序,讓皮膚能夠循序漸進地吸收,保養效果才會發揮到最大!
(一)皮膚保養原則:保養從徹底清潔開始
保養的第一步永遠是「徹底清潔」。
清潔是保養的起點,建議早晚各一次,選擇溫和不刺激的潔顏產品,洗後肌膚應該感覺清爽、不緊繃。若有防曬或彩妝,也務必先卸妝,再用洗面乳清潔,減少毛孔阻塞與泛油問題。
(二)皮膚保養原則:產品順序由清爽到濃稠
使用保養品時,應該依據產品的質地由水狀到霜狀排列:化妝水 → 精華液 → 乳液或乳霜。
簡單記得「由清爽到濃稠」的概念,意思就是質地水水的先使用,濃稠的後擦,讓皮膚從裡到外吸收營養,最後再用油脂類產品把水分鎖住。
若順序錯誤,像是先用乳霜再上化妝水,反而會阻礙吸收,影響保養效果。
(三)皮膚保養原則:pH 值由低到高
某些保養成分,像是果酸或維他命 C 精華,需要在偏酸性的環境中才能發揮效果。若在這類產品前先擦上中性或偏鹼的乳液,會影響肌膚 pH 平衡,降低保養效果,也可能導致肌膚不適。
建議先使用 pH 值較低的功能型產品,再銜接保濕類的中性或弱酸性保養,讓吸收過程更順暢。遵守由低到高的 pH 順序減少刺激,也能提升整體保養的穩定性與效果。
(四)皮膚保養原則:補水與鎖水並重
單擦化妝水不等於有保濕,只補水不鎖水,水分很快就會蒸發;反過來,如果只擦乳液卻沒先補水,肌膚內部一樣會乾燥。保養必須做到「先補水、再鎖水」,兩者缺一不可。
建議先使用化妝水或玻尿酸精華補充水分,接著擦乳液或面霜形成保護膜,把水分穩穩留在肌膚裡。完整的保濕層次才能讓皮膚維持透亮、不緊繃。
(五)皮膚保養原則:早晚不同需求調整
白天著重防護,晚上著重修護,根據時間與需求調整保養流程,更能養好肌膚健康度。
建議早上使用清爽保濕與防曬產品,強化日間保護力;晚上則可選用含有修護或滋養成分的精華與乳霜,幫助肌膚在睡眠中回復穩定。
二、早晚臉部保養順序重點一次看,白天不出油、晚上深層修護!
(一)早上臉部保養順序
白天的肌膚需要面對紫外線、空氣汙染與油水失衡等挑戰,因此日間臉部保養的重點需要注重在「補水穩膚」與「防曬隔離」。
☀️ 白天肌膚保養步驟 1:溫和洗臉,喚醒肌膚
早晨起床後,建議使用溫水清潔臉部肌膚,帶走夜間分泌的皮脂與汗水。
如果你是乾性或敏感性肌膚,使用大約 30℃ 至 34℃ 左右的清水沖洗即可;若屬於油性膚質或 T 字容易出油者,可以搭配溫和洗面乳輕柔清潔,以免過度去油導致肌膚乾澀緊繃。
☀️ 白天肌膚保養步驟 2:精華補水,穩定膚況
洗完臉後,立即使用化妝水或保濕型精華液補水,調理膚質、提升吸收力。
建議挑選不含酒精、溫和無刺激成分的保濕產品,用化妝棉或徒手輕拍按壓,讓水分滲透角質層,為後續保養打好基礎。
☀️ 白天肌膚保養步驟 3:鎖水保濕,延續滋潤
補水後需搭配乳液或乳霜為肌膚鎖住水份。
若為油性肌膚,建議選用清爽型乳液;乾性或熟齡肌則可選擇滋潤度較高的乳霜。
在化妝水、精華液之後使用較為濃稠狀的乳液或乳霜,能夠防止先前步驟中補充的水分流失,讓肌膚一整天維持穩定濕潤狀態,也能夠幫助底妝更服貼。
☀️ 白天肌膚保養步驟 4:防曬隔離,守住年輕膚況
白天保養的最終步驟,就是防曬,也是整個日間保養流程中最不能省略的一環。
無論你是在戶外活動、通勤上班,甚至整天待在室內,肌膚都會受到紫外線與藍光的慢性刺激,長期下來容易導致膚色暗沉、斑點細紋、膠原蛋白流失等問題。
建議日常使用 SPF30 以上、PA 等級足夠的防曬產品,選擇清爽不黏膩的質地,減少悶痘或泛油問題。
若長時間在戶外或曝曬強光環境中,則建議改用 SPF50 的高效型防曬,並每 2 至 3 小時補擦。做好防曬,就等於幫肌膚築起一道對抗老化的保護網,是白天保養不可或缺的核心步驟。
(二)晚上臉部保養順序
夜晚是肌膚修復的高峰期,保養重點應聚焦在「深層清潔」與「滋養修護」。
白天經歷紫外線、空氣汙染與彩妝堆疊後,晚上保養的目的是協助肌膚代謝老廢角質、補回流失的水分與營養,讓肌膚在睡眠時間中恢復穩定。
🌙 夜間肌膚保養步驟 1:卸妝洗臉,徹底清除髒污
即使平常沒有上妝習慣,只要有使用防曬產品,都建議需要進行卸妝,尤其像防水、潤色、持久型防曬,會緊密附著在肌膚表層形成薄膜,需要以專門卸妝產品才能徹底帶走殘留。
建議選用溫和的卸妝產品(像是卸妝乳、卸妝油、卸妝水)輕柔卸除臉上防曬品,再搭配適合膚質的洗面乳二次清潔,讓毛孔真正乾淨透氣。
這一步是夜間保養的起點,若清潔不徹底,後續再多保養都吸收不了,反而容易讓粉刺、痘痘悄悄找上門。
🌙 夜間肌膚保養步驟 2:化妝水調理,為後續保養打底
洗完臉後,肌膚表面會暫時缺水,此時需要使用化妝水快速補水、舒緩緊繃感,並軟化角質層、提升吸收力。
建議挑選含有舒緩或修護成分的保濕型化妝水,並以化妝棉或手在臉上肌膚輕拍,讓肌膚回到穩定狀態。
🌙 夜間肌膚保養步驟 3:精華液集中護理,針對問題加強修復
晚上的肌膚代謝活性較高,是一天當中修復力最強的時段。夜間保養使用精華液,不只能提升吸收效率,也可以幫助針對乾燥、暗沉、細紋等問題深入修護。
建議根據膚況選擇適合的精華液,例如玻尿酸補水、維他命 C 亮白、積雪草舒緩、胜肽抗老。每次使用 2 至 3 滴順著肌膚紋理延展,不需大力塗抹造成肌膚拉扯,用量過多也容易悶住肌膚。
🌙 夜間肌膚保養步驟 4:乳液/乳霜加強滋潤,鎖住修護成分
補水後務必使用乳液或乳霜鎖住保養成分,以免夜間水分流失。
晚上建議選用滋潤度較高、含有修護成分的產品,讓肌膚在夜間充足吸收。
乾性或敏感肌可選擇質地厚一點的乳霜,協助修復肌膚保護功能;油肌可選擇不易致痘的輕盈乳液,以免過度黏膩。
三、皮膚保養重點大不同!4 大膚質的關鍵保養原則懶人包!
(一)保養前先判斷自身膚質
調整保養方式前,最重要的一步是先釐清自己的膚質。
以下提供簡單實用的方式,幫助你快速判斷膚質類型:
📍 判斷膚質方式 :觀察日常膚況特徵
早上洗完臉後不擦任何保養品或防曬,讓肌膚自然呈現狀態,觀察至中午:
- 中性膚質:整體膚況穩定、不會過油也不會乾燥,毛孔細緻。
- 乾性膚質:膚觸偏粗糙,容易脫皮、緊繃,細紋浮現得早。
- 油性膚質:常有明顯油光,毛孔偏大,容易長粉刺與痘痘。
- 混合性膚質:T 字部位(額頭、鼻子)易出油,兩頰偏乾或正常。
- 敏感性膚質:容易泛紅、刺癢,有時會對環境變化或保養品刺激反應。
若是膚況穩定,屬於中性膚質;若整臉乾燥緊繃,則是乾性膚質;若整臉明顯出油,多屬油性膚質;如果 T 字部位容易出油、兩頰乾或正常,屬於混合性膚質;肌膚常泛紅、刺癢或不適感,就要留意是否為敏感肌膚。
(二)乾性肌膚保養重點
乾性肌最大的困擾就是皮膚乾燥容易脫皮,上妝時還會常常卡粉,讓整體看起來狀態更糟!
因此乾性肌膚每一步保養都要圍繞「留住水分」的核心,不只補水,更要守住水分不流失,才是乾性肌膚穩定膚況的原則。
📝 乾肌保養步驟 1|卸妝清潔:滋潤型卸妝與溫和潔面產品
乾性肌膚的清潔力求溫和,卸妝產品建議選擇卸妝乳、乳化型卸妝油這類溫和且含有保濕油脂的產品,卸妝同時也能兼顧滋潤,不會帶走過多水分與皮脂,也能降低卸妝過程對肌膚的刺激與摩擦。
洗臉時應使用不含皂鹼、成分添加保濕劑的洗面乳,建議洗臉的水溫控制在 30 至 34°C,水溫過熱會加速水分蒸發,太冷則會抑制油脂分泌,影響肌膚彈性。
📝 乾肌保養步驟 2|分層補水:利用濕潤肌膚狀態提升吸收
乾性膚質最怕表面補水不夠、內部仍然乾燥,因此乾肌保養要注重由內而外的保濕。
洗臉後可先使用保濕型化妝水,搭配含玻尿酸、神經醯胺、海藻糖等成分的保濕精華,快速補水、填補乾燥空隙。
建議在肌膚還有些微水分時就塗上,幫助保濕成分滲透肌膚角質層,也可使用濕敷或分區按壓方式,加強吸收與保水度。
📝 乾肌保養步驟 3|鎖水修護:乳霜不可省略
乾肌需要乳霜或高保濕乳液作為鎖水外層,含植物油脂、乳木果油、鱷梨油的配方可加強滋潤。
若氣候乾冷,還可以額外加上一層保養油,為乾肌加強鎖水。
📝 乾肌保養步驟 4|保濕型防曬:加強日間保濕
乾性肌選防曬產品時,建議首選潤澤型、含保濕成分(如維他命 E、玻尿酸)的乳霜型防曬。避開酒精、控油或啞光型質地,以免刺激脫皮或緊繃感。
🚫 乾性肌膚保養 NG 行為
- 日常沒有喝水習慣,攝取水分不足,皮膚從內到外都乾燥。
- 有些乾肌族群為了追求清爽,只擦化妝水或精華就省略乳霜,這樣反讓水分更容易蒸發,久了膚況只會越來越乾。
- 注意不要因為「怕悶」就不擦防曬,即使天氣陰涼、待在室內,紫外線與藍光還是會影響膠原蛋白與水分流失,是造成乾燥與細紋的隱性元兇之一。
(三)油性肌膚保養重點
油性肌的人最大的困擾就是全臉容易出油,下午就變成中東大油田,毛孔粗大,還容易長粉刺、痘痘。
但這並不代表「少擦保養品、多洗臉」就能解決問題,油性肌保養重點是維持水油平衡,讓皮膚穩定運作!
📝 油肌保養步驟 1|卸妝清潔:清爽型洗卸產品
油性肌膚容易累積皮脂與髒污,因此卸妝與清潔絕不能馬虎。建議使用清爽型卸妝油或卸妝凝膠,能初步溶解油脂又不造成厚重感。
洗臉時可選擇胺基酸型或微酸性潔面產品,具溫和清潔力,不會過度清潔皮脂,也需要注意避免使用超過 38°C 的熱水洗臉,容易刺激皮脂腺代償分泌出更多油脂。
📝 油肌保養步驟 2|補水平衡:出油肌也需要補水
很多人誤會油性肌膚不需要補水,但其實油性肌膚也需要適度補水、維持角質層的含水量,讓肌膚覺得環境穩定,自然不會拼命分泌多餘油脂,才能改善油光與穩定膚況。
建議使用清爽型化妝水與無油型保濕精華,選擇含有水楊酸、茶樹、菸鹼醯胺等控油與舒緩成分。可用化妝棉輕拍全臉,加強出油部位較嚴重的 T 字區,幫助肌膚穩定油脂分泌。
📝 油肌保養步驟 3|保濕鎖水:選擇無油、清爽型乳液
油性肌膚雖然出油量多,但仍需鎖住水分,才能減少油水失衡。
可以選擇質地輕盈、標示為 oil-free 或 non-comedogenic(不致粉刺) 的乳液或凝乳。
針對兩頰較為乾燥的區域局部加強,但全臉保養時避免使用厚重型乳霜,以免堵塞毛孔、加重粉刺痘痘問題。白天可搭配控油妝前乳,提升整體妝容持久度。
📝 油肌保養步驟 4|控油型防曬:保護不悶膚
油肌在選擇防曬時應避開厚重質地與含油比例高的防曬產品。
建議使用水感、防汗型或控油型防曬乳,成分中可挑選含有二氧化鈦、矽粉、氧化鋅等能吸附油脂的配方。
防曬同樣要定時補擦,尤其在夏季高溫、多汗環境中更是必要。若擔心防曬疊擦造成悶感,可選擇具防曬係數的蜜粉或防曬噴霧作為補擦替代品。
🚫 油性肌膚保養 NG 行為
- 油肌完全不擦保濕產品,皮膚缺水後,會自行分泌更多油來補償,結果變得更油膩。
- 用太多吸油面紙,一天最多 1 至 2 次,吸太多反讓皮膚分泌更多油脂!
- 為了遮油光反覆補妝,卻忽略毛孔是否已阻塞,導致悶痘與粉刺持續惡化。
(四)混合肌膚保養重點
混合肌特色是「T 字部位狂出油,兩頰又乾到脫皮」的膚質,一年四季都在糾結到底該控油還是補水。
混合肌保養上需針對不同部位給予「分區調整」,不能一套產品擦全臉,否則容易導致出油區過油、乾燥區更乾,膚況始終不穩。
📝 混合肌保養步驟 1|溫和清潔:T 字加強清潔控油
建議混合膚質使用胺基酸型、低刺激潔面產品,能溫和帶走油脂,又不會破壞乾燥區的保護力。洗臉時可先針對額頭、鼻子出油區加強清潔,再輕柔帶過兩頰與眼周的乾區。
避免使用去油力太強的洗面乳,否則洗完雖然清爽,卻會讓皮膚分泌更多油脂補償,造成惡性循環。
📝 混合肌保養步驟 2|分區補水:T 字部位控油、兩頰加強保濕
混合肌保養的重點是針對不同膚況,分區調整補水策略。
洗臉後,建議在化妝水步驟前先使用酸類保養品(如杏仁酸、果酸),幫助代謝老廢角質、調理出油,T 字部位出油明顯者可適量使用,兩頰偏乾區則應避免過度頻率或濃度過高。
接續使用化妝水與精華時,T 字區使用含控油或清爽成分(如茶樹、菸鹼醯胺)的化妝水與輕盈精華,兩頰與嘴角則改用高保濕配方(如角鯊烷、乳木果油),補足水分並穩定膚況。
避免全臉使用單一保養品,才能真正做到油區清爽、乾區滋潤的平衡狀態。
📝 混合肌保養步驟 3|乳液鎖水:清爽質地、局部加強
混合肌建議選擇無油型、輕盈乳液為主,全臉使用不黏膩、透氣配方,以免堵塞毛孔。
兩頰偏乾的部位,還可以在局部疊擦乳霜加強保濕,牢牢鎖住水分,而鼻翼、下巴等容易出油處則可以減量使用。
千萬不要用厚重乳霜全臉上,否則容易導致粉刺與閉鎖性痘痘。
📝 混合肌保養步驟 4|分區防曬:清爽不悶、不致粉刺
防曬建議使用水感型、控油型或無油配方,並標示 non-comedogenic(不致粉刺)為佳。T 字部位可優先薄擦,若兩頰偏乾則可選潤澤型防曬補強。
外出建議搭配防曬粉餅或防曬噴霧補擦,防止重複疊加防曬產品造成悶感與出油。
🚫 混合肌膚保養 NG 行為
- 全臉都使用相同的保養品,導致出油處悶痘、乾燥處還是脫皮。
- 為控油頻繁去角質或使用酒精化妝水,結果破壞保護力,造成更難照顧的敏感泛油膚況。
(五)敏感肌膚保養重點
敏感肌動不動就容易泛紅、刺癢、乾燥,甚至天氣變化、換新保養品就開始過敏。
比起「追求效果」,敏感肌最重要的目標是讓皮膚穩定,所以保養的關鍵是「減少刺激」與「加強修護」!
📝 敏感肌保養步驟 1|溫和清潔:以免破壞皮脂保護層
敏感肌應使用無香料、無酒精、pH5.5 附近、胺基酸型潔面產品,避免強效去角質或皂鹼清潔。
早上可只用清水洗臉,讓肌膚保留天然油脂;晚上若有防曬或外出,建議選擇易乳化、質地滋潤的卸妝乳或卸妝油,減少摩擦與刺激。
📝 敏感肌保養步驟 2|濕潤補水:精簡而有效的保濕品
敏感肌的保濕步驟,建議選用成分單純、無酒精、無香精的保濕型化妝水或保濕精華,主打神經醯胺、玻尿酸、β-葡聚醣等修護成分為佳。保養應在肌膚微濕時進行,幫助角質層提升含水量與吸收力。
📝 敏感肌保養步驟 3|提升保護:鎖水同時修復
修護型乳液或乳霜是提供敏感肌保護力的重要防護層。
建議選擇含神經醯胺、角鯊烷、乳木果油等成分、質地柔滑、不含致敏防腐劑的產品。
塗抹時先用手心輕壓、避免在臉上來回推拉,降低刺激與紅癢發生率。若膚況特別乾燥,可局部疊擦保養油加強保濕。
📝 敏感肌保養步驟 4|防曬防護:優先選擇物理性防曬
敏感肌容易對化學防曬中的吸收型成分產生刺激,建議改用物理性防曬(如氧化鋅、二氧化鈦),成分溫和、低刺激,形成反射型防曬保護膜。
不含香料、酒精、防腐劑的防曬產品最為理想,日常搭配帽子、口罩、陽傘等物理遮蔽更能減少曝曬負擔。
🚫 敏感肌膚保養 NG 行為
- 常更換保養品,導致肌膚反覆過敏、無法建立穩定狀態。
- 貪心一次疊擦多種功能型產品(如酸類、美白、抗老),結果過度刺激。
- 用含香精、酒精的產品,可能會讓皮膚更紅、更刺癢。
- 過度清潔,洗太多次臉、頻繁去角質,都會讓皮膚變得更敏感。
四、保養品挑選注意成分!敏弱肌請避開 9 類高風險成分!
保養品挑選的重點不在品牌或價格,而是看成分。
有很多標榜「短時間讓皮膚變好」的產品,可能添加了高濃度酸類、美白活性、酒精或香料,雖然效果看似快速,但同時也可能破壞肌膚保護力,讓膚況越來越敏感,甚至引發泛紅過敏。
想讓膚況穩定變好,選對成分才是關鍵第一步,以下也提供常見的高風險保養成分:
盡量避開的保養品成分表 |
||
成分名稱 |
常見標示 |
原因 |
酒精 |
Alcohol, Ethanol, SD Alcohol |
容易造成皮膚乾燥、刺激,長期使用可能破壞肌膚保護層。 |
人工香精 |
Fragrance, Parfum |
可能引起過敏、刺激,沒有實際保養效果。 |
人工色素 |
Synthetic Dyes, CI + 數字 (如CI 19140, CI 42090) |
對保養沒有幫助,部分人工色素還有刺激性,影響健康。 |
石化來源防腐劑 |
Phenoxyethanol, Formaldehyde, Tetrasodium EDTA |
部分成分被認為具潛在毒性、環境污染疑慮。 |
SLS/SLES界面活性劑 |
Sodium Lauryl Sulfate (SLS), Sodium Laureth Sulfate (SLES) |
強力去油,容易破壞皮膚天然保護層,造成乾燥與敏感。 |
MI / MCI防腐劑 |
Methylisothiazolinone (MI), Methylchloroisothiazolinone (MCI) |
可能引起過敏、紅腫,風險較高。 |
BHA / BHT合成抗氧化劑 |
Butylated Hydroxyanisole (BHA), Butylated Hydroxytoluene (BHT) |
可能有致癌風險,長期使用會對皮膚、身體造成影響。 |
Parabens防腐劑 |
Methylparaben, Ethylparaben, Propylparaben, Butylparaben |
可能干擾內分泌,部分研究指出長期使用可能影響健康。 |
EDTA金屬螯合劑 |
Disodium EDTA, Tetrasodium EDTA, Calcium Disodium EDTA |
可能影響皮膚吸收能力,且難分解的狀況會影響到環境。 |
而根據台灣衛福部提醒:挑選洗臉產品時,也應優先選擇標示清楚、具備完整中文標示的商品,並確認是否適合自身膚質,並依照產品說明正確清洗,才能達到潔淨又不刺激的理想效果。
五、肌膚保養成分全攻略!臉部保養注意事項&男性保養指南!
(一)臉部保養注意事項
🔎注意事項 1:先搞清楚自己的膚質
很多人買保養品的方式就是看網紅推薦、搜尋「好評第一」,或是朋友說好用就跟著買,但每個人的皮膚狀況與膚質都不一樣,就算別人使用效果超好,不代表你的皮膚也一定適合!
每種膚質(乾性、油性、混合性、敏感性、中性)對產品的成分、質地與使用方式的需求都不同。若不清楚自身膚質就隨意跟風使用產品,反而可能讓保養變成肌膚負擔。
例如:乾性肌膚需要重保濕,卻使用控油型產品,只會讓肌膚更乾;油性肌膚若用太滋潤的乳霜,容易堵塞毛孔、長痘。敏感肌更需要避開刺激性成分,一旦選錯產品,可能出現泛紅、刺癢或脫屑反應。
🔎注意事項 2:不要迷信「越貴越好」
有些人誤會價格昂貴的保養品一定比較有效,但其實價格高並不代表一定適合你,有時候開架保養品效果也不輸專櫃品牌,甚至成分還更單純!
- 選擇適合自己的最重要:別人的蜜糖,或許是你的毒藥。買對適合自己膚質的保養產品,比砸大錢買名牌更重要。
- 看成分,不看包裝:有些品牌包裝很高級,但成分和開架品牌差不多,還不如選擇 CP 值高的產品。
- 不一定要整組買:一整套保養品不一定全部適合你,可以根據需求挑選單品搭配。
🔎注意事項 3:別一次換一堆保養產品
很多人買了新保養品就直接往全臉塗,結果過幾天皮膚開始紅腫、長痘痘,才發現自己過敏。建議的做法是:
- 一次只換一種新產品:如果一次換太多保養品,若是皮膚有狀況時,根本無法判斷是哪一個產品造成的。
- 剛開始用「低頻率」測試:像是酸類、美白產品,一開始可以先 2 至 3 天使用一次,讓皮膚習慣後再增加頻率,以免一次用太猛導致過敏。
🔎注意事項 4:孕期、哺乳期間特別注意保養品成分
懷孕與哺乳期間,女性肌膚變得較敏感,加上成分可能影響胎兒或經由母乳影響嬰兒,因此挑選保養品時需更加謹慎。
- 以「溫和、保濕、單純」為原則:懷孕與哺乳期間肌膚容易變得乾燥泛紅,保養以保濕修護為主,功能型產品建議先停用。可選擇神經醯胺、玻尿酸、積雪草、乳油木果油、甘草萃取成分。
- 避開高風險成分:以下成分在孕期或哺乳期間建議避免使用:維他命 A 酸( Retinol、Tretinoin、Retinyl Palmitate 等)、高濃度水楊酸、高濃度果酸類(AHA)、對苯二酚、人工香料、酒精。
- 選擇標示清楚、信賴度高的廠牌:建議挑選具完整成分標示、通過敏感肌測試或孕期適用標示的保養品,降低風險。
- 如有特殊肌膚問題,請諮詢醫師:若出現妊娠斑、嚴重乾癢或痘痘問題,不建議自行嘗試去角質或美白產品,應先請皮膚科醫師協助,確認哪些保養方式對孕哺期是安全無礙的。
🔎注意事項 5:敏弱肌保養品別急著整臉上
敏弱肌膚對成分特別敏感,保養品再溫和也不能完全保證「完全不刺激」。使用前建議先做局部測試,能大幅降低過敏或泛紅風險。
- 先測試局部:剛開始用新產品時,可以先擦在脖子、耳後,觀察 1 到 2 天看看有沒有不適,確定沒問題再擦全臉。
- 避開刺激成分:挑選產品時,優先避開酒精、香料、酸類、美白活性等高刺激性成分,成分越單純越好,修護保濕優先、功能性延後使用。
🔎注意事項 6:防曬是每天必做的保養
紫外線是造成肌膚老化、斑點、暗沉與乾燥的主因,不論晴天或陰天、室外或室內(尤其靠窗或使用 3C 裝置),防曬都不能省略。
- 每天都要擦:即使只是在室內,也有紫外線與藍光存在,建議每日使用 SPF30 以上的防曬產品,外出時可提升至 SPF50 並記得定期補擦。
- 選適合自己的防曬:油肌可選水感清爽型,乾肌則建議使用潤澤型乳霜;敏弱肌可優先選擇物理性防曬,避開含酒精與香料的配方。
🔎注意事項 7:保養品打開後有保存期限
保養品即使標示有效期限,開封後仍有使用期限限制,存放不當或時間過久,都可能變質、刺激肌膚。
- 觀察產品狀態:若保養品出現變味、變色、質地分層或濁化,就算沒過期也要停用。這些都是產品可能已被污染或氧化的警訊。
- 開封後儘快使用:大多數保養品建議在開封後 6 至 12 個月內使用完畢,尤其是天然、無防腐配方,更要留意保存方式與時間。
(二)男性也需要保養嗎?
男性當然也需要臉部保養!
不管性別,皮膚都會受紫外線、髒空氣、乾燥、油脂分泌影響,如果長期忽略保養,皮膚狀況只會越來越糟,最後變成粗糙、毛孔粗大、長痘、出油不穩定。
📝 男生的皮膚和女生不同之處:
皮脂分泌比較旺盛,容易出油、長粉刺、痘痘,但也可能外油內乾。
毛孔比較粗大,如果不注意清潔,髒污容易卡在毛孔裡,形成黑頭、粉刺。
經常刮鬍子,如果沒有做好保濕,皮膚可能會乾燥、敏感,甚至有刮鬍刀刺激造成的小傷口。
📝 男生臉部保養的 4 大重點:
1️⃣清潔很重要:除了早晚各一次溫和洗面乳清潔,在刮鬍子前也一定要洗臉,避免細菌感染或毛孔發炎。
2️⃣一樣需要保濕:乳液、凝膠型保濕產品可以幫助鎖水,油性肌選清爽乳液;乾性肌可以用乳霜。
3️⃣防曬不能忘:每天擦防曬!即使只是通勤、上下班,也建議用 SPF30 以上的防曬產品。
4️⃣毛孔、粉刺、出油:不要用手擠粉刺!定期使用溫和去角質(一週 1 至 2 次),使用像含有水楊酸、果酸的產品,幫助清理毛孔內的老廢角質。
六、皮膚保養飲食這樣調整!4 個簡單飲食習慣,讓你素顏也自帶光彩!
除了使用保養品,其實吃進去的東西,也會影響皮膚狀況!
如果精心外在保養,卻天天吃炸雞、甜食、熬夜喝酒,皮膚還是會變差,長痘、暗沉、毛孔粗大全找上門。
以下提供四個讓皮膚變好的飲食習慣:
(一)多喝水,皮膚健康透亮!
水分不夠,皮膚就容易乾燥、出油、暗沉。
依據台安醫院建議,成人每日飲水量是「體重(公斤)× 30~40毫升」,攝取足夠水分讓皮膚維持水潤,排毒也更順暢。
(二)吃好油,皮膚不怕乾燥老化!
不是所有油脂都不好,像 Omega-3 屬於健康油脂(可以吃鮭魚、亞麻籽、堅果攝取),幫助我們肌膚維持膨潤彈性,減少乾燥、細紋,還能讓皮脂分泌更穩定。
(三)多補充維他命 C,促進膠原蛋白!
維他命 C 能輔佐膠原蛋白功效,幫助膠原蛋白順利生成,維持肌膚彈性與結構穩定。它同時還具備抗氧化特性,能幫助促進傷口癒合,讓膚況更穩定、氣色也更透亮自然。
平常可以多吃奇異果、芭樂,或柑橘類水果,從日常飲食下手更簡單有效。
🚩營養師專欄: 膠原蛋白最多的水果?營養師推薦TOP 47頂級膠原蛋白食物排行榜
(四)多吃高纖蔬菜,膚況更穩定!
高纖飲食能幫助腸道健康,減少體內毒素累積,讓皮膚狀況更穩定。
像是菠菜、花椰菜這些深綠色蔬菜,或是地瓜、糙米,都是不錯的健康選擇。
七、臉部保養推薦:100% 純水解魚膠原蛋白粉,讓保養更全面!
膠原蛋白(Collagen)是人體內含量最豐富的蛋白質,占總蛋白質的 25% 至 35%!
臉部保養不只是正確的保養、挑選無害保養成分,我們還可以搭配飲食補充,從內在補充膠原白,真正打造亮麗穩定狀態!
✨ 100% 純水解魚膠原蛋白粉,補充更輕鬆!✨
如果你也想讓日常保養更完整,但擔心膠原蛋白有腥味、難以入口,那麼營養女子的這款來自日本百年大廠的「100% 純水解魚膠原蛋白粉」 就是你的最佳選擇!
🔹 極小分子,好吸收:採用專業水解技術,膠原蛋白經過三階段純化精細處理,分子量極小,讓人體更容易吸收,補充更有效率。
🔹 沒有異味,喝什麼都能搭:許多膠原蛋白產品會帶有魚腥味,但營養女子的這款膠原蛋白「零異味」,不管你想加進氣泡水、果汁、咖啡,或拌進優格、牛奶,都不影響味道,怎麼喝都順口!
🔹 靈活補充,建議每日 5-10g: 建議每日適量攝取,根據需求自由調整,輕鬆融入每天保養習慣,不用額外花時間準備,隨手加入飲品就能補充美麗能量。
🔹 來自日本百年大廠,品質有保障:採用高規格製程,純度高、無添加,給自己更安心的選擇。
不論是忙碌上班族、三餐外食族,還是單純想讓保養更完整的精緻女孩們,營養女子推出的這款 100% 純水解魚膠原蛋白粉,就是你簡單又無負擔的日常保養方式!
💖立即點擊購買營養女子「100% 純水解魚膠原蛋白粉」!
延伸閱讀:
頭髮稀疏怎麼救?了解7大原因&5個改善方法,積極挽救髮際線!
水解膠原蛋白是什麼?營養師推薦5大挑選攻略,讓健康吸收更有感